交叉学术下午茶第2期成功举办:数据视角下的中国故事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25

活动简介

学术下午茶系列活动旨在促进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互融互通,启发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的探讨与合作。鼓励参与者分享项目进展、领域前沿成果、提出技术需求,并邀请领域专家和跨学科团队进行深入讨论,以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营造积极的学科交叉氛围。

交叉学术下午茶第2期

11月27日下午,第2期交叉学术下午茶在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成功举办。本期活动邀请了创新平台减贫、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子实验室的陈佳莹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思想力博士后权盈月,两个报告分别聚焦于减贫与发展的量化研究和企业调研数据应用,旨在通过数据视角深入探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为微观数据在国家治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见解。

640.jpg

减贫、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子实验室简介

本着“重大议题、科学办法、数据驱动”的原则,实验室采取“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政府登记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1.构建国家治理微观量化数据库,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应用经济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基础设施。以政府登记数据为基础,结合网络爬虫、调查问卷、结构式访谈等多种数据获取方式,构建中国首个有全国代表性的贫困人口追踪数据库和乡村振兴数据库,支撑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

2.构建交叉学科数据库,支撑发展学、减贫行为学、边疆学等多个学科增长点。在经济学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行为学实验、录制访谈视频,形成“有案例、有数据”,“有口述、有记录”的调研记录,既提供典型化案例,也产生标准化的数据,既录制视频资料,也形成文字资料。本实验室可支撑发展学、减贫行为学、边疆学等多个学科增长点。

3.打造国际减贫交流平台,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行国际传播。以独特的数据、生动的案例打造国际减贫交流平台,提炼中国减贫与发展的普适性和独特性,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合开会议、合办培训项目等方式,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走出去。“可持续发展年会”已成功举办六届,第五届第六届在安哥拉举办,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主题报告1:减贫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微信图片_20241225141746.png

主讲人:陈佳莹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减贫、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子实验室负责人。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Energy Policy,《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权威期刊。目前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832工程)”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统筹工作。

精彩内容回顾

陈佳莹老师围绕 “减贫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展开报告,深入剖析了减贫与发展微观数据库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意义。

1. 减贫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量化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决议强调农村发展,尤其是建立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帮扶机制,当前处于巩固扶贫攻坚衔接的关键时期,助力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是国家重大目标;国际上,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将消除贫困列为首要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性地提出 “CDGs” 这一发展目标,凸显了减贫对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41225142504.png

陈佳莹指出,尽管中国于2020年宣布取得扶贫攻坚战胜利,但仍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扶贫资金规模庞大,其具体去向、扶贫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脱贫不脱政策” 的实际效果、扶志与福利依赖的关系以及扶贫对农村其他群体的影响等,均需数据支撑。然而,贫困群体数据获取难度颇高,其分布分散、流动性强、测量误差大等特点,导致现有数据在质量和代表性方面存在不足,进而促使研究人员寻求其他补充数据的手段。

2. “832工程”是什么?

在此背景下,脱贫攻坚过程中积累的登记数据,如建档立卡户数据,成为量化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人民大学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暨 “832 工程”,通过深入原国家级贫困县,访谈脱贫攻坚亲历者,获“有案例、有数据”,“有口述、有记录”的调研记录。该项目构建的中国贫困人口长期追踪数据库,具备时间跨度长、代表性强、样本大、数据质量高等特点,可支撑多个学科的量化研究。陈佳莹还对数据结构以及政府登记数据的局限性和优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3. “832工程”如何服务国家治理?

陈佳莹强调,实地调研不仅有助于解决跨部门数据协调问题,还能加深研究人员对数据和现实的理解,从而为政策评估、减贫问题研究及一般性经济学问题检验提供有力支持。该项目已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际传播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主题报告2:企业调研数据应用

微信图片_20241225143121.png

主讲人:权盈月 博士

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思想力博士后,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主要参与人。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或接收于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经济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

精彩内容回顾

权盈月在 “企业调研数据应用” 报告中,阐述了开展企业调查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虽然贡献大量税收、GDP 和就业岗位,且年轻企业是经济增长新源泉,但针对年轻企业的数据匮乏。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为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应运而生,其特色为基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商企业注册数据进行抽样,并开展实地调查,以获取企业创新创业相关数据。

微信图片_20241225143642.png

接下来,权盈月介绍了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该调查对象为近 8 年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问卷涵盖企业家创业史、企业运营信息、创新模式、市场环境评价、企业家个人特征及主观看法等多个模块。数据搜集通过实地调查,借助 iPad 应用程序实现电子化操作,范围广泛,自 2016 年试点后,于 2018 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性调查,2020 年进行追踪调查,2023 年再次开展基线调查并持续追踪。

基于调查数据,研究揭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诸多现象。中国企业注册量在2015-2020年间呈显著上升态势,但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四成企业在注册成立5年后注销或吊销,近半数企业在调研时处于失联状态。失联企业可能从事违法犯罪或灰色地带活动,在政府消费比重较高的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中更为明显,且与行业消费比重有关,这给产业政策精准实施带来挑战。

此外,以企业数字化为研究方向的成果表明,疫情期间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受冲击更小,经营状况更好,如线上销售比例高的企业在订单下降、现金流、运营状态和未来预期等方面表现更佳。该调查数据已部分开放,包括 2017 年、2018 年及 2020 年部分追访数据,后续还将开放更多年份数据,为企业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

微信图片_20241225143916.png

在学术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围绕两场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减贫数据研究而言,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贫困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政策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企业调研数据,参会者探讨了如何拓展数据收集渠道,以获取更全面的企业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深入剖析企业发展的潜在规律。本期交叉学术下午茶活动通过两场报告,充分展示了数据在减贫与企业发展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数据支持。

微信图片_20241225143944.png


邮箱:brain@ruc.edu.cn
官网:http://brain.ruc.edu.cn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三层1301

扫码关注